如何找到高质量信息源?

今天聊聊信息源的话题。我将从几个方面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逐步告诉你如何辨认找到高质量的信息源。

什么是信息源?

通俗的定义来看,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

一切产生、生产、存贮、加工、 传播信息的源泉都可以看作是信息源。

如何找到高质量信息源?

信息源是人们在一切活动中产生的成果和各种原始记录,以及对这些成果和原始记录加工整理得到的成品都是借以获得信息的源泉。

信息源内涵丰富,它不仅包括各种信息载体,也包括各种信息机构;

不仅包括传统印刷型文献资料,也包括现代电子图书报刊;

不仅包括各种信息储存和信息传递机构,也包括各种信息生产机构。

总结来看,信息源包含信息载体、信息传递机构、信息生产机构。

我们现代人所接触的多数信息载体为数字信息,例如公众号文章、短视频、长视频、电子书、音频等等,信息传递机构主要指媒体,如微信、小红书、抖音等,信息生产机构则包含PGC、UGC这两大分类。

为什么高质量信息源很重要?

人类大脑本质上是一个贝叶斯模型:大脑会对世界先建立一个模型,再根据你所接收到的每一个信息、所采取的每一个行为,对这个模型进行调整,让它更加符合“真实”。

也就是说你接收的一切信息,你得到的一切记忆,都会成为你的数据库,而你就会利用这些信息、记忆,来做判断、行动。

如何找到高质量信息源?

比如有人会告诉孩子“纹身的都是坏人”,因为上一辈接受的观念,就是“纹身的没有好人”。如果一旦她真的遇到了一个纹身的坏人,则会强化这个“坏人模型”。但显然,这个判断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这就是大脑被信息训练之后的差异:评价好人还是坏人的标准有很多,但纹身并不在其中之一。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信息源是最重要的东西之一。每个人认知的深度,决策的准确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的信息质量。

当你接收到的信息与发出的信息,只能在你所属的圈层内传播,你所能接触到的世界,其实只是一个平面。

拥有高质量信息源的人,获取信息有优势,独立思考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就越强,越能够洞察真相。

如何找到高质量信息源?

高质量信息源有何特点?

再分析高质量信息源的特点之前,我们先算一笔账:

如果你的日常信息来源是朋友圈、微博、知乎、百度,因为这些渠道有价值的信息可能只有1%,如果你阅读了其中99%的内容,你得到的价值仍近乎于1%。

如果你选择的是高质量信息源,如果有价值的信息占比达到80%,如果你只阅读了其中10%的内容,你得到的价值也有8%。

这就是高质量信息源,和低质量信息源的差距,以及对我们的信息价值获取效率的巨大影响。

如何找到高质量信息源?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每天有多少信息是主动推到你面前的,有哪些是你主动搜索的?

如何找到高质量信息源?

​多数人对自己的信息输入不加以控制,软件推送什么信息就看什么。

而这些被推送到你面前的信息质量往往都不高,除了占据你的时间,并不能产生多余的价值。

主动去寻找,而非等待推送。对于信息源的控制是必须要引起重视的事,不要让碎片化但是无意义的信息消磨、降低你的敏感度,你需要主动去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

综合来说,高质量信息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五个:

1. 一手信息要比二手信息有价值;

2. 经典著作要比畅销书籍有价值;

3. 知识源头的人比信息本身更有价值。

4. 系统化信息比碎片信息更有价值。

5. 主动挖掘的信息比被动获取的信息更有价值。

前两点关于一手信息以及经典著作作为高质量信息源的原因,在此不再赘述。我重点讲一下3、4、5这三点。

如何找到高质量信息源?

知识源头的人比知识更重要

高质量信息源头的人其实只有两种:1、他在该领域是前1%,并且乐于分享;2、他在该领域是前1%,但不喜欢分享。

1%的人怎么找?其实某个行业都有聚集点,就像顺着蛛丝,总能找到他们垂直的领域。

我们需要从垂直领域入手,主动检索垂直领域的KOL,并去伪存真找到那1%。主动搜索下产生的垂直领域话题,会让信息更有效,当然也就更优质,因为垂直的属性就排除了大量无关信息的干扰。

如果是1:乐于分享的人其实好找,如果是2:不愿意分享的人,其实不好找,但是也可以慢慢找。

2如果不爱分享,但是为了某个目的要给你分享一下,那就要看是不是和利益相关的原则。我们要学会为有价值的内容付费。

如果认为值得,可以付费购买自己想要的内容。因为优质的认知是稀缺的,而这些稀缺的优质认知,又往往来自这个领域内的极少数人。

就像学习产品领域知识,绝大部分关于产品的认知都来自俞军、张小龙、刘飞等人,只要你锁定了垂直领域,通过主题+关键词的检索方式,就会发现那些围绕专业话题持续输出结构化、系统化内容的人。

其实找到这些目标领域的极少数人,并不难。所以,在你所处的领域,如果你确定谁是高手,那么一定不要放过他。研究他的案例,阅读他的书籍,分析他的思路。

如果他对外公开的文章、视频、课程足够多,你应该汲取的就越多。有些人的风格、思维方式、认知与理念,是值得我们像素级追随的。

系统化信息比碎片信息有价值

热门推荐文章、畅销书、低质量媒体文章、微博等等常常是由吸引眼球、降低动态智商、娱乐故事化的、无足轻重的碎片知识,甚至是由错误知识、无价值知识组成的。

碎片知识,因为没有功能,或者说只能实现极小的信息对齐功能,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没有意义。

如果一个人没有建立系统性思维,长期做碎片阅读,只会让自己的大脑充斥各种碎片思想,就是没有自己的思考体系。

平时听听碎片付费课程,看看碎片文章,是用来拓宽知识广度的。但如果你只有碎片知识,只会让你变得一知半解。

大多数人有知识,有思考,但恰恰缺乏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必须有自己个性化的知识体系、思维体系,才能自如地运行批判性、创新性、创造性思维。

因为你可能知道很多知识碎片,却不知道如何把它们串联起来。你的知识应该像一棵树、一个宏大的版图,学习了碎片知识,还要在生活里活学活用。

人的大脑或多或少存在各类散乱的知识点、死知识或惰性知识,只有加工提炼、制造形成自如运行、完整自洽的知识思维体系,才能体现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

等到培养出框架思维能力了,再看碎片文章,就可以把看到的信息点整合到自己的框架里面,让自己的框架更加丰富饱满。

如何找到高质量信息源?

如何找到高质量信息源?

高主动挖掘比被动接受更重要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曾经有过一段对“信息获取的被动”的表述,张小龙关于这个思考的原话是:

你所看见的,或者说,你所阅读的,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互联网让信息唾手可得。

可是,从信息的海洋中获取什么样的信息是个很有挑战的问题。事实上,很多人并不愿意主动去获取信息,而是更倾向于被动获取。

记得好几年前,我说过一句话,“推送改变世界,因为用户更懒了”。包括微信,也是基于推送的。

你收到的每一条消息,都被你把优先级排得比你要真正要获取的信息,的优先级要更高一些。

那么,推送什么信息,决定了用户会看什么信息,决定了他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这是一个我们要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努力的方向。所以,我很少说分发这个词,我觉得推荐可能更尊重一些。

我们接收到信息时,除了关注内容,还要留意信息来源本身是否可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忘记了后者。

最初无法接受的东西,只要看多了,也许就会产生“试一次看看”的想法。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睡眠者效应”。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更偏爱被动接收信息,喜欢简单易懂的内容;认为与其自己作出判断,不如选择相信朋友的话。

就像很多人在遇到一个简单的问题时,第一时间不是想主动通过定位关键词在搜索引擎找寻答案,而是问朋友,问群友。

这里往往也关系到一个主动挖掘信息和被动接收信息的概念。

可以说,在同等信息量的前提下,主动挖掘的效果显然要比被动接收好很多。

当我们希望通过信息获取为工作或学习所用时,首先要明确的是,要“研究”信息而不是“消费”信息。

研究是主动的,是带有逻辑思考的;消费是被动的,是缺乏怀疑精神的。单纯地增加信息接收的数量,并不能为我们带来大量的知识或者提升各种能力。

一味被动地接收信息,不做任何的信息处理与主动挖掘,就无法将信息中的价值提炼出来为己所用。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其根源就在于:被动接收信息、缺乏主动思考。

如何找到高质量信息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